首页 > 最新动态 > 知产要闻三则
最新动态
知产要闻三则
2024-12-2615

专利日历


第35次中法知识产权混委会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第35次中法知识产权混委会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法国工业产权局局长帕斯卡·法尔出席会议。会上,双方就两国知识产权领域最新发展、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申长雨表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两局积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不断深化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特别是专利审查高速路、地理标志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希望两局进一步深化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交流,更好地服务两国用户,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帕斯卡·法尔高度赞赏中方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中国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坚定了法国企业持续投资中国的信心,希望今后双方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促进互利共赢。


会后,双方共同签署了《第35次中法知识产权混委会会议纪要》。两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谈。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为专精特新提供制度保障

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北京围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发布27项措施。12月24日,政策“满月”之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税务局等相关负责人对政策进行进一步解读答疑。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84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7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知识产权则是企业创新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介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为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据悉,目前已经有3097家企业进行专利预审备案,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优先审查等服务,大大缩短高质量专利申请审查周期,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快速获得专利授权。


同时,市知识产权局还搭建“集成化”解决纠纷平台,帮助专精特新企业“一站式”解决纠纷,提升维权能力,降低维权成本。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对接行政、司法、仲裁、调解等维权渠道,加强衔接联动,形成保护合力。线上,建设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一点通”服务系统,实现行政、司法、仲裁、调解、检验鉴定、公证、维权援助等渠道的线上集成;线下,设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立案、知识产权仲裁咨询和地理标志保护咨询服务窗口,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便捷、专业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上海首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

近日,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下,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武汉分行落地上海市首笔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案例,该笔业务是落实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数据局印发的《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的创新实践,也是做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大文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此次融资涉及的核心资产是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睿思数据平台,是企业基于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一款数据服务产品,该平台以全国图书数据为基石,为出版行业提供一站式的图书信息查询与可视化分析功能。


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已在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成为上海市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成功的企业,获得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为上海数据交易所开通数据知识产权快速申请通道,目前双方正加速共建数据知识产权生态、推动平台互联互通。


该笔业务中,企业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交易服务系统(dam)实现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资产交易、质押登记等服务,全链路实现了企业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路径。上海数据交易所依托于已有的“金准估”数据资产估值理论体系,充分考虑数据知识产权特有的价值体现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开发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数据知识产权估值模型,为数据知识产权的交易、投资、质押等经济活动提供可靠的价值参考依据。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通过专业的行业研究及风险评估,联动武汉分行为企业提供了1亿元授信,推动了数据知识产权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且实现了数据知识产权的多元场景运用,对于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浦东发布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