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中企授权专利3.5万件,年均增速超20%
最新动态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中企授权专利3.5万件,年均增速超20%
2024-09-0530


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已与5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签署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昨日举行的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盛莉介绍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促进专利技术交流,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中国与共建国家创新合作、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纽带。


合作布局方面,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政府间协议;2023年,发起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被纳入中国—中亚机制;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机制性交流,成功举办第14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深入推进金砖国家、中蒙俄、中非、中拉等多边和小多边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双边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57个共建国家签署了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合作成果方面,2013年以来,中国面向共建国家举办50余次培训班,累计培训1300余名共建国家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录取来自50余个国家的230名学员参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国先后向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出专家开展交流和培训,支持共建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为中企授权专利3.5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指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专利活动日趋活跃、双向往来不断加强,数字和绿色创新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3—2023年,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0万件和3.5万件,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在共建国家有专利申请的中国企业中,数字通信、互联网企业表现突出,累计申请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华为(7766件)、小米(2909件)、阿里巴巴(2563件)、中兴微电子(2510件)和腾讯(2365件)。


2013—2023年,共建国家在华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8.5万件和18.2万件,年均增速分别为5.6%和8.0%。截至2023年底,共建国家企业在华专利有效量达到15.3万件,与2013年底相比,年均增速达到9.0%,高于同期国外在华有效专利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


2013—2023年,中国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获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2.7万件,年均增速达16.9%;共建国家在华获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授权5.5万件,年均增速达11.6%,数字技术创新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数字化转型。


2016—2023年,中国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637件和1664件,年均增速分别为26.0%和21.3%,2020—2023年年均增速进一步提高至65.4%和49.6%。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既有中国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也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也包括OPPO、华为等数字通信类企业,反映出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的发展特点。


梁心新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在共建创新之路、数字之路、绿色之路中的重要作用。


已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

指导中心分中心71家


随着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步伐加快,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呈现易发、高发态势。部分企业面临专业性不足、应对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成为影响其正常出海的突出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副司长宋蓓蓓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在国内29个省(区、市)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分中心71家,在5个国家设立海外分中心,针对重点领域设立4个产业分中心,对接当地企业,提供专业性、公益性的海外维权指导。累计组织专题培训近千次,培训37万人次,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扩充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国家层面遴选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119人,各地遴选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总数超1800人。2024年上半年,累计指导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66件。


二是进一步强化应对机制。建立健全针对知识产权海外纠纷的主动监测、及时提醒、指导应对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健全商标海外抢注监测机制,通过发布年度监测报告、发出商标抢注提示函、根据企业申请信息定向监测等多维手段,提示企业相关风险。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案件一家监测、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国家指导中心或地方分中心监测到相关信息后,第一时间提供给涉及企业所在地分中心,及早开展应对,提升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供给。通过“智南针”国家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持续更新发布信息动态,2024年上半年,编辑发布14个国家的海外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累计用户达2.4万余人。加强政策指引,编发16个重点国家知识产权国别指南、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重点国家商标维权指南;指导地方编印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指南指引48种,针对商业秘密、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热点议题,加强原创性信息供给。


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

高级别会议下周举办


发布会通报了本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要开展的两项重要活动。


9月11日至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本次会议已经列入了去年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将在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四个领域推动开展一批务实合作项目,促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提质升级、深化拓展,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另一项活动,是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9月13日至14日,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将与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同一地址接续举办。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